上海市级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质控效果研究——节选
发布者: pg电子pg电子 浏览次数: 0
发表期刊:《中国医院管理》2025年4月
作者:周 帅① 黄晓燕② 陆 勇③ 许媛媛④⑤ 侯冷晨⑥
作者单位: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②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④上海市医事团体联合管理发展中心 ⑤上海市医院学会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项目(23DZ2301400); 全国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科研基金项目(P089);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2024HP43);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pg电子质量(循证)管理研究项目(YLZLXZ24K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创新项目(WK2110)
【摘要】目的 评价上海市级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信息化质控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上海市级医院住院患者VTE信息统计数据,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评价市级医院VTE 信息化质控效果。 结果 上海市级医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院内VTE 防治管理体系。2023年上海市级医院住院患者VTE 风险评估率为88.43%, VTE 出血风险评估率为55.97%,VTE 适当预防率为74.14%,VTE 发生率为0.86%,医院相关性 VTE 发生率0.47%。结论 上海市级医院住院患者VTE 信息监测平台的建立有效提升了院内VTE 规范化防治水平和医院管理效能。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疾病负担重的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规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明显降低VTE 的严重不良后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提高 VTE 规范预防率纳入2021—2024 年国家pg电子质量安全改进10 大目标之一。 上海各市级医院积极参加全国 VTE 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各市级医院院内VTE 防治方案和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 VTE 规范防治的行政管理效能, 2021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开展全国首个省部级以上VTE 信息化统筹监管平台建设,正式将VTE 纳入pg电子质量安全目标进行统筹管理。本研究基于VTE 信息监管平台实时数据分析VTE 质控指标,评价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建立对提高院内VTE 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结果】
市级医院VTE信息化质控效果
1.市级医院 VTE 防治整体情况
根据 2023年 26家市级医院上传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VTE 信息监管平台的出院患者数据,2023年上海市级医院住院患者的 VTE 发生率为 0.86%(19 773/2 296 478),医院相关性 VTE 发生率为0.47%(10 857/2 296 478), VTE 风险评估率为 88.43%(2 030 889/2 296 478), VTE 出血风险评估率为55.97%(419 268/749 126), VTE 适当预防率为74.14%(555 380/749 126)。
2.市级医院VTE防治质控指标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市级医院VTE 风险评估率从 2023年1月的83.38%增长到 12 月的 8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2.04,P<0.001);VTE 出血风险评估率从 2023年 1月的39.79%增长到12 月的6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8,P<0.05);VTE 适当预防率由 2023年1月的79.36%下降到12月的7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3,P<0.001);VTE 发生率由2023年1月的1.08%下降到12 月的 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9,P<0.001);医院相关性 VTE 发生率由2023年1月的 0.60%下降到12 月的 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6,P<0.001)。具体情况见表1。
3.不同类型市级医院VTE防治情况
市级综合医院VTE风险评估率(89.59%)> 专科医院(86.36%), 专科医院VTE出血风险 评估率(80.00%)>综合医院(47.87%),专科医院VTE适当预防率(92.13%)>综合医院(68.06%),综合医院VTE发生率(0.99%)>专科医院(0.62%),综合医院医院相关性VTE 发生率>专科医院(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12、15 266.20、5 972.98、 849.76、1 738.79,P<0.001)。
【讨论与建议】
1.院内VTE防治体系日趋完善,但互联互通仍有待改善
随着国家对pg电子大数据分析和利用的高度重视,2018年 4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指出,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先进技术进行临床pg电子数据的处理与研究,基于大数据的VTE 防控管理信息系统呈现了pg电子数据来源于患者、服务于患者的理念。实现pg电子数据信息共享需要各市级医院信息基于统一标准和规范连接起来,将所有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枢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调研发现,各医院信息化程度、信息软件、管理模式等的差异导致互联互通进程阻碍重重,项目组通过统一规划、先行试点、分层分步执行,接口传输和手工填报两种方式差异化对接落实,仍有部分医院未能实现实时自动数据传输,手工填报也会存在滞后的现象,在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2. VTE信息化质控效果显著提升,但质控管理内涵仍需加强
从质控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与 2020 年上海 20 家市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 VTE 发生情况比较, 2023年上海市级医院住院患者 VTE 发生率为 0.86%,低于2020 年(1.00%);医院相关性 VTE 发生率为0.47%,高于 2020 年 (0.22%);VTE 风险评估率为88.43%,高于 2020 年(71.06%);VTE 出血风险评估率为55.97%,高于 2020 年(25.96%);VTE 适当预防率为74.14%,高于 2020 年(34.12%)。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2023年市级医院住院患者VTE 风险评估率和VTE 出血风险评估率呈现增长的趋势,VTE 发生率呈现降低向好的趋势。由此表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VTE 信息监管平台对各市级医院
VTE 防治质控管理效果显著。在信息化数据质控评价过程中,发现医院对数据统计指标的理解差异、数据抓取规则和范围不统一等导致数据偏差较大,对手工填报的医院时常会发生错填、漏填以及填报不及时的现象,因此对于信息化数据质控管理内涵,后续仍需进一步完善。
3. 不同类型医院VTE防治水平差异明显,同质化管理存在挑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专科医院VTE 出血风险评估率和VTE 适当预防率大于综合医院,而专科医院VTE 发生率和医院相关性 VTE 发生率小于综合医院,这与2016—2020 年全国pg电子机构的医院获得性VTE 患者相关指标分析结果类似,表明专科医院院内 VTE 防治
成效要好于综合医院,而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差异较大,即便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流程进行同质化管理,也很难实现同质化效果,唯有采取差异化有效举措才能缩小差距。
4. VTE可防可治,应重视适当预防措施的实施
VTE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可预防的医院相关性安全事件,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疾病负担重的特点。规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明显降低VTE 的严重不良后果,可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节省公共卫生支出也很有意义。 因此,院内必须做好VTE 的有效预防。本研究结果表明,VTE 适当预防率由 2023年1月的79.36%下降到12月的70.28%;尽管医院相关性VTE 发生率由 2023年1月的 0.60%下降到 12 月的 0.44%,但仍高于 2020 年(0.22%)。本研究虽不能直接证明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的降低是因为适当预防措施的实施,但是适当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VTE 信息监管平台的建立使绩效考核机制倒逼医院重视院内VTE 的防治也是重要的因素。分析VTE 适当预防率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一是可能由于各医院重视程度不一,以呼吸、骨科、血管外科等学科牵头为主, VTE 高风险需预防的科室参与不足,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VTE 预防措施有所进展便疏于懈怠;二是可能由于培训宣讲不到位,医务人员对 VTE 预防意识不足;三是由于在VTE 任何预防措施中,适当预防和有效预防不足,出现了错误预防和低风险过度预防的无效预防措施,这在相关前瞻性研究中得到了证明。 “全面系统干预”是一项已被国际证实具有良好效果的实施策略,因此,可以在医务人员和患者强化培训和宣教的基础上,由信息系统进行 VTE 防治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及自动化的电子卡控或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动态、准确地评估VTE 风险和出血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管理人员对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进行定期监督反馈。
原文献出处:周帅,黄晓燕,陆勇,等. 上海市级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质控效果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25,45(4):57-60.
免责声明:参考内容和本页图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pg电子pg电子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